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实行的是“22个工作日+4%”原则,这种方案被普遍认为“追涨不追跌”。比如说,当原油从90美元涨到93.6美元,涨幅达到4%,油价及时上调;但当原油从93.6美元跌回90美元,跌幅却不到4%,油价维持不变,如此往复,国内成品油价格始终是涨多跌少,每次上涨都意味着将推高国内通胀。
据摩根斯坦利测算,国内石油价格每上涨10%,就会造成CPI上升0.3%-0.4%,油价的持续大幅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的增加,在需求旺盛和成本加重的刺激下,可能引发一般物价水平呈现螺旋式上升,进一步助推推通货膨胀。
成品油提价会对交通运输业造成冲击。交通运输业主要消耗成品油,包括汽油、柴油、煤油、燃料油和润滑油,因对成品油价变动最敏感的行业之一。航空、公路和水路运输成本都会有所增加。即便国家给予一定的补贴,企业也要自己消化部分,如果提价,将会使企业陷入竞争的劣势。
然而,油价上升对某些行业是利好消息,比如石油企业,石油替代行业,新能源,中国的石油垄断企业中石油、中石化等,自然是其受益者,并且收获颇丰;高油价也刺激了石油替代行业的发展,比如煤炭、天然气等行业;新能源领域的研究开发的步伐也会加快,节能环保的进程也不断前进。
成品油价上涨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显而易见,它影响了潜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,然而从长远来看,购车者对油价的重视可以推动汽车产品向经济节能型转变。价格、性能、油耗是潜在消费者在购车时首要考虑的三 大因素。随着油价不断攀升,购车者会从以前的注重车型、价格转而重视汽车的燃油经济型,进而推动汽 车企业对于节能车和新能源车的研发。
虽然成品油上涨对CPI测算影响甚微,但却切实加重了居民的生活负担。有车一族用油的生活开销,会不断增加。对于跑长途拉货车的司机来说,利润空间不断缩小;航空公司利润空间受挤压,飞机票价也会不断上扬,人们增加出行成本。
油价上涨对对居民消费心理也有较大影响。比如,原本打算买越野车的人,因为油价太高而选择排量小的汽车;原本打算买车的人,放弃了买车;原本有车的人,放弃了开车,不利于扩大内需市场。
评论